育儿知识——宝宝的这些坏习惯,真的坏吗?

育儿知识——宝宝的这些坏习惯,真的坏吗?

当妈妈的第一年,总以为宝宝再大点就好带了。然而,随着宝宝各项能力的发展,家长们会发现宝宝每天都有新招数来折腾。曾经的天使宝宝👼🏻也变成了恶魔宝宝。


实际上,宝宝身上这些怎么都制止不了的“坏习惯”,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,而是成长的自然表现,过分管束反而不妙。


#1⃣️爱吃手指


出生后不久开始,宝宝的小手就好像沾了蜜糖似的,常常放到嘴里吧唧吧唧啃个不停。不管怎么阻止都没用。


👐🏻宝宝爱吃手指是“口欲期”的典型表现,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。这时宝宝会通过“口”来感知世界,探索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。如果强行阻止,宝宝的探索欲望就无法得到满足,容易变得焦虑不安。


✅>>>正确做法:家长无需阻止宝宝吃手的行为,需要做的是勤给宝宝洗手,避免吃进有害细菌。静待“吃手”的需求得到满足后,宝宝自然就会停止这种行为。


#2⃣️爱撕纸


很多宝宝都喜欢撕纸,一旦开始就能玩半天,但满屋的碎纸屑却愁坏了家长!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🧻撕纸能锻炼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。此外,心理学家认为手是宝宝的第二个大脑,手在运动的同时大脑也在思考。如果总是阻止宝宝的这种行为,实际上是阻止了宝宝的思考。


✅>>>正确做法:给宝宝一些可以撕的纸,如干净的手帕纸、粗糙度不一样的纸张,满足宝宝撕纸的欲望。也可以引导宝宝发挥想象力,撕出不同形状。避免给报纸之类含有油墨印刷的纸张,因为这类纸张通常含有铅,对健康不利。


#3⃣️怕见陌生人


约6个月开始,宝宝开始出现“认生”的情况。原本开心笑着的宝宝,见到陌生人后可以秒哭。


🫣“认生”是每个宝宝情感认知能力发展的必经阶段。宝宝6个月左右,和父母的亲密依恋关系开始得以建立,并开始排斥陌生人,在12个月时达到高峰,并持续一段时间。宝宝认生并不是坏事,而是自我保护的本能。


✅>>>正确做法:不要强行让宝宝亲近陌生人,但也不能任由宝宝完全回避。可以创造多人游戏的场景,让宝宝逐渐适应。


#4⃣️喜欢扔东西


为什么宝宝总是不喜欢好好拿着东西,总要和这些东西“过不去”呢?


🫳🏻扔东西是宝宝抓握能力、眼手协调能力发展的结果。此外,宝宝还会通过抛撒、移动物体来感知和物体空间之间的关系。


✅>>>正确做法:把易碎、危险的东西收好,给宝宝提供不易碎物品,如纸团、玩具球等,满足宝宝“扔东西”的需求。可以准备一个纸箱和宝宝比赛,往箱子里投掷东西,看谁投得更准。


#5⃣️喜欢光脚


宝宝总不愿好好穿鞋穿袜,偏偏喜欢光脚颠来颠去。而一些还不能自己脱袜子的宝宝,即便只能躺在床上也要努力把袜子蹬掉才罢休,这是为什么呢?


🦶🏻已有科学研究证明,宝宝光脚走路可以促进刺激足底的神经末梢感受器,还能让宝宝很好地感知地面状况,根据地面状态调整步伐,走路姿势也更端正,走得更稳。


✅>>>正确做法:勤打扫干净家里的地板,戳脚硌脚的尖锐物品要及时清理掉。天气较热时,可以让宝宝在家里光脚走路,必要时可以穿上薄薄的防滑袜。


#6⃣️不爱分享


宝宝越来越喜欢说“我的”,不让人碰东西,拒绝分享玩具,甚至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物品出手抢夺、打人......宝宝怎么会这么自私呢?


👼🏻家长强迫宝宝分享,只会破坏宝宝正在形成的“物权意识”,以后就可能很容易就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,或者常常会通过“抢夺”的方式去拿别人的东西。


✅>>>正确做法:不要谴责宝宝的行为,也不要强迫分享,可以多多满足宝宝的愿望,能帮助宝宝建构自我。一般来说,宝宝在3岁后会慢慢懂得分享这个概念。此时可以多和宝宝灌输分享的意义,让宝宝明白分享不等于失去,分享出去的玩具都是还能拿回来的。


在成长过程中,每个宝宝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“异于成人”的行为。家长们只有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秘密,才能掌握宝宝成长的密码🔐,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,顺利进入到下一个成长阶段。所以家长们要加油啦~💪🏻